寻根之旅(三)——姓氏溯源
发布日期:2023-01-31
点击:8324
中国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主要环扣之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姓”与“氏”是分隔独立的。《通鉴外纪》注:“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表示有血缘关系的世系同族称号,起源于母系社会,母系氏族公社孩子随母亲居住,不同氏族有着各自的族徽,女性有着尊贵标志性的姓氏。母系氏族公社产生的姓,如姜、姬、姒、姚、嬴等都带有女字旁。
“氏”是姓的分支,用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同一姓可以有不同的氏。最初的氏是男性部落首领的称号,如伏羲太昊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从父系社会开始,姓氏用字便极少用女字旁,原来有女字旁的姓氏也出现了改省偏旁的现象,如有改“姒”为“似”,改“姑”为“估”、“古”者等。
战国时代,“氏”与“姓”已走向普遍融合,秦汉以后,姓氏已合而为一,人们或言姓或言氏,或并言姓氏。有以祖先的族号为姓氏者,如唐、虞、夏、殷;有以赏赐的爵位为姓氏者,如王、公、侯;有以封国为姓氏者,如齐、鲁、宋、卫;有以官衔为姓氏者,如司马、司空、司寇;有以居地为姓氏者,如城、郭、园、池;有以族内排行为姓氏者,如伯、仲、叔、季;有以职业为姓氏者,如陶、匠、巫、卜等。姓氏来源渠道的多样化,是中国姓氏纷繁复杂的主要原因。
展览地点:三楼地方文献阅览室
温馨提示:家谱仅供馆内阅读,不外借。
相关信息
RELEV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