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3月14日去世,享年76岁。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向人类揭示了宇宙和黑洞的奥秘,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在统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学这20世界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位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缅怀。
本期天府书韵为大家推荐几本霍金的著作,让我们一起在这些作品中怀念霍金,细细品味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
《大设计》
作者:史蒂芬·霍金
ISBN号:978-7-5357-6544-4
索书号:Z228/1080/
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
-
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霍金和蒙洛迪诺的新书中,他们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最新的科学思考。
这是一部简洁的惊人的附有大量插图的指南,导向正在改变我们的宇宙观并危及我们最神圣的信仰系统的一些发现。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大设计》这样信息丰富,这样刺激。
【书说】
自柏拉图以来,哲学家们长期争议实在的性质。经典科学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存在一个真实的外部世界,其性质是确定的,并与感知它们的观察者无关。根据经典科学,某些物体存在并拥有诸如速率和质量等物理性质,它们具有明确定义的值。在这种观点里,我们的理论是试图去描述那些物体及其性质,并且将我们的测量和感觉与之对应。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观察对象,都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世界的部分,它们之间的任何区别都是无意义的。
宇宙并没有一个单独的过去,或者单独的历史。过去没有确定的形状,这一事实意味着你现在对一个系统进行的观测影响它的过去。
【书评】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宇宙最不可理解的地方就是它可被理解。对于霍金的这本书,我不得不、但并不羞耻的承认,它远远的超出我的理解范围。大量的信息与对整个宇宙、物理学、量子论甚至是哲学的思考,远远超出我现有的知识体系。但也正是这种挫败与无力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总有未知等待。
——当当网友
通过科学史的叙述,由浅及深,把艰涩的科学知识娓娓道来;而且告诉让你常人看来颠覆性的观点:科学不是精确,而是所有可能理论中对现实世界最为便利的解释。这一点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观点完全吻合。科学家在这本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深邃、自信以及谦卑。
——当当网友
人类中心主义,地球中心主义,要超越这些概念,就要引入更宏大的宇宙研究。
——当当网友
2《宇宙的起源于归宿》
作者:霍金
ISBN号:978-7-5447-0990-3
索书号:P159/1080/T11/
本书是斯蒂芬·霍金在英国剑轿大学所作的七场讲学,包含了他毕生钻石宇宙学的精华,精辟扼要。即使略具基本科学知识者,读了这七讲,对宇宙创世的奇妙壮丽,也能一窥梗概。这些演讲不仅闪耀着霍金智慧的光环,而且体现出他特有的机智。谈到花费了他十几年时间的黑洞研究时,他说道:“这似乎有点像在煤窖里寻找在只黑猫。”霍金从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谈起,从亚里士多德确认地球是一个圆球,到哈勃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其问经历了两千多年。以此作为起点,他探究了现代物理学的诸多领域,包括宇宙的起源(即大爆炸)、黑洞的性质,以及时空等理论。最后,霍金提出了现代物理学尚未解决的若干问题,特别是如何把所有的局部性理论结合成一种“统一的万物之理”他断言:“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那将会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在本书中,霍会就宇宙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问题,向读者展现了一次引人入胜的探索式旅行。对任何曾仰望过夜空,并想知道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以及如何演变为如今状态的人来说,本书无疑值得一读。
【书说】
当伽利略观察木星时,他发现它被若干个卫星,或者说是它的月亮,包围着。它们环绕着它运转,这意味着,万物并非如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所设想的那样,都必须直接环绕地球运行。当然,尽管看到的是木星的卫星绕着木星转,但认为地球静止和居于宇宙中心,而这些卫星沿着及其复杂的轨道绕地球运行,仍然是可能的。不过,哥白尼的理论要简单的多。
【书评】
斯蒂芬?霍金:明晰而机智地解释宇宙物理的复杂现象……他的头脑拥有无与伦比的力量。
——《纽约书评》
-
显然具有教师的天赋——轻松、宽厚的幽默,以及擅长用源自日常生活的比喻来阐释极其复杂的命题。
——《纽约时报》克服疾病而成为世界物理学界的超新星。他不能书写,甚至不能清楚地说话,但他正在超越大爆炸,跃向创造了宇宙的“几何之舞”。
——《名利场》3书名:《果壳中的宇宙》
作者:霍金
索书号:P159-49/1080
“即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是莎士比亚戏《哈姆莱特》中的语言,也是霍金《果壳中的宇宙》书名的由来,更是霍金个人性格的写照。疾病将其束缚在轮椅上,但他从来不曾被打败,思考着关于宇宙的一切,这并不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论文,而是一本连接大众的科普读物。在《果壳中的宇宙》这部新作中,霍金把读者带到理论物理的最前沿,真理在那里甚至比幻想更令人眼花缭乱。他利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制约着宇宙的原理。
-
【书说】
“即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哈姆雷特也许是想说,虽然我们人类的身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能自由的探索整个宇宙,甚至勇敢的闯入连“星际航行”都畏缩不前之处——噩梦不再纠缠的话。
“如果我们已经抵达终点,则人类精神将枯萎死亡。但我认为,我们将永远不会停止:我们若不更加深邃,定将更加复杂。我们将永远处于可能性的膨胀的视界之中心。”
“如果现在星系正在相互分开,这表明它们过去曾经更加靠近。”
【书评】
内容,美。娓娓道来,果真科普。书名甚美,哈姆莱特即使在果壳中也自认为宇宙之王,给我这本书,我也能在其中遨游无垠宇宙,在时间空间中来去穿梭。如果将接触到这些知识前的自己比作宇宙中小小一只封闭的坚果,那此刻我渐渐向这奇妙宇宙打开果壳。
如果日后有机会让我给子女列张读书清单,Stephen Hawking的这本《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一定会收录其中。在阅读本书以前,我对物理和宇宙的认识完全停留在电影世界:这本书提及的概念、理论以及推理和应用颇深奥,说真的,我有些地方看不懂;然而它最迷人的地方不仅在于作者深入潜出、绘声绘色地讲授知识,更在于引发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
4《时空的未来》
作者: (英)史蒂芬·霍金等
ISBN:978-7-5357-7179-7
索书号:2013/O412.1/9/
《时空的未来》是S.W.霍金等6位有关时空理论的最重要的物理学家和科普作家的科普作品。《时空的未来》探讨了黑洞、引力波、时空隧道等科学理论将把人类引向何方的问题。本书是一本中庸的不同品味的文章的汇集,是霍金参与编著的又一本科普佳作,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好评。
【书说】
当爱因斯坦第一次提出洛伦兹变换描写了不同参照系下事件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时,他没有特指任何几何。在1905年建立相对论的原始论文中,爱因斯坦是把洛伦兹变换作为惟一的实在而提出的。后来,闵可夫斯基(ItermannMinkowski)才向他指出这些变换可以作为一个基础的几何的表达形式,那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事件时空的闵可夫斯基几何”。闵可夫斯基的几何基于他定义了一种新的分隔事件的距离,一个结合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在不同的参照系中,两个事件可能有不同的时间间隔,也可能有不同的空间距离,但它们的闵可夫斯基距离是相同的。
【书评】
一本相当不错的科普读物,没有太多繁琐的定义与论证,深入浅出的解释了很多时空问题与猜想,对自身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都是一次很好的修正,也打开了时空物理这扇神秘世界的大门,无论人类对时空的研究是否能够突破自身维数的局限性,思维的飞越也是对生命自身束缚的一种超越。 ——豆瓣
5《时间简史》
作者: (英)史蒂芬·霍金
ISBN号:7-5357-3230-5
索书号:P159-49/1080/T11/
《时间简史》讲述是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故事,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黑洞、黑洞不是这么黑、时间箭头等内容。第一版中的许多理论预言,后来在对微观或宏观宇宙世界观测中得到证实。
自1988年首版以来,《时间简史》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近1000万册。此版更新了内容,把许多观测揭示的新知识,以及霍金最新的研究纳入,并配以照片和电脑制作的三维和四维空间图。
【书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以周为轨道围绕着地球公转。他相信这些,是因为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圆周运动是最完美的;他的这些看法是基于某些神秘的原因。
现在,如果你相信宇宙不是任意的,而是被明确的定律制约的,你最终必须将这些部分理论合并成一个能描述宇宙中万物的完整统一理论。
一般而言,量子力学并不对一次观测预言一个单独的确定结果。取而代之,它预言一组可能发生的不同结果,并告诉我们每个结果出现的概率。
【书评】
“童真好奇与天才智慧的结合。当我们领略霍金宇宙之际,为他精神的瑰丽所惊异。”
——《伦敦星期日时报》
“当代物理学家关于宇宙构成以及演化理论的权威性总结。”
——《华尔街日报》
越来越发现,霍金好像一个哲学家,他几乎总是在思考着令我们无法想象的东西。但这本书无疑使我产生了对外太空的兴趣!我不得不承认霍金真的很伟大,他让我发现物力除了头疼的公式和数字外,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妙世界!
——当当网网友评价
(文献资源建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