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8年1月27日-2月11日
展览地点:四川图书馆星光阅览厅
二次世界大战,给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1月27日是由联合国确定的一年一度缅怀大屠杀遇难者的日子——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值此特殊的日子,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和四川省图书馆希望通过举办主题展览的形式,以纪念这段特殊的历史。
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指的是纳粹德国及其协作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犹太人进行的全面系统的种族灭绝行动。
(犹太劳工被迫修建华沙犹太人隔离墙。1940年)
1933年至1941年间,纳粹德国推行剥夺犹太人权利和财产的政策,之后将犹太人集中起来并打上烙印。这一政策在德国和大部分被纳粹占领的欧洲得到了广泛支持。1941年,苏联入侵后,纳粹及其同僚发动了有计划的灭绝犹太人的行动。到1941年底,这项政策已发展成为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杀戮,纳粹称之为“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
(被驱逐的犹太妇女和儿童,1942年)
面对犹太人所遭遇的日益严重的非人待遇,多数国家与人民保持沉默;有的甚至选择与纳粹合作,告发谋害犹太人;而有的,却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犹太人的安全。
二战前,欧洲犹太人口为950万;战争结束,纳粹杀死了600万犹太人,其中150万为儿童。到1945年,欧洲的大多数犹太人都已惨遭杀害。幸存者收集了他们的遗物,开始孕育新的生命,建设新的家庭和社区,他们的损失不可估量,留下的伤痛永远挥之不去。一些幸存者最初回到了曾经的家园,但那里的房屋已被占据,街上满是创痕,因此他们选择了离开。他们去往了世界各地。许多人来到了以色列,立即开始投身于这个年轻国家的国防和建设浪潮。
幸存者首先提出了要永久纪念大屠杀,尽管经历了极度险恶的绝境、难以想象的损失和邻居令人恐惧的背叛,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恩人。Yad Vashem(世界犹太人大屠杀纪念中心)将这些冒着生命危险拯救犹太人的非犹太人授予“国际义人”称号,表达幸存者对生命、对勇敢精神和不可动摇的人类信念的肯定。
(大屠杀幸存者站在营救者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的坟墓旁)
在大屠杀期间,面对犹太人的非人遭遇,许多国家依然保持着保守的移民政策,不愿意接受犹太难民,大多数外交官也只是遵循国家政策与标准程序。然而,也极少数英勇的外交官认为非常时期需要采取非常行动。他们秉持着足够的勇气,违抗上级指令,给犹太人颁发签证,为他们打开了生命的大门。
此次《超越职责——“国际义人”中的外交官》将展出21个国家36个正义外交官的故事。
其中还包括了一名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先生:
1901年9月10日,何凤山出生在湖南省益阳市。何先生于1935年进入中华民国外交部工作,两年后被派往维也纳担任中国公使馆一等秘书。1938年3月,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犹太人遭到了恐怖统治、公然羞辱,被剥夺财产,强迫移民。绝望之中,犹太人围住了这座城市的所有外国领事馆。何凤山出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为有需求者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凭借这样的目的地证明犹太人便可离境。
何凤山先生
何凤山先生签发的前往上海的签证
主办单位:
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
四川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