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声,“爱读IDO”周末阅读分享会之《一行白鹭上青天日志》阅读分享会上周六下午两点在四川省图书馆拉开帷幕。
此次活动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四川省全民阅读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广播电视台、读者报社、四川辞书出版社共同承办。活动还在四川电视台的四川观察APP、金熊猫APP、第一读者客户端、全民阅读公号等进行现场直播,不少未到场的观众通过二维码分享在手机上观看了直播。
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兵,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原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易珂,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孙洪斌,成都商报总编辑陈海泉,华西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赵晓梦,四川报道总编辑刘晓斌,四川省美协副主席林跃、张跃进,成都市文联副主席王吉祥,四川当代油画院执行院长东方腾弘,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郭勇,中央电视台法治栏目法律顾问黄永庆,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NGO)杨彪,万达影城四川区域总经理魏祥,以及四川省图书馆馆长何光伦先生、四川辞书出版社总编辑王祝英女士等出席了此次阅读分享会。
活动开始,成都市青羊区青少年宫的小朋友们用他们稚嫩的童声朗诵了杜甫的《绝句》和张志和的《渔父歌》,让大家在一种充满童真的氛围下开始了今天的阅读分享会。
童声朗诵结束后,艺术家米金铭先生和王祝英总编辑为小朋友颁发了证书。
接着,四川传媒学院的同学们为我们深情朗诵了《诗经·周颂·振鹭》,把我们带入了诗经时代与鹭相伴的环境中。
朗诵结束,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兵发表讲话。他讲到四川历史文化名人传承创新工程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在增强文化自信上是伟大而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他认为像今天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并对此次活动表示了肯定。
(李兵讲话)
之后,《一行白鹭上青天日志》的核心创作团队向大家分享了他们创作此书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策划、编选马琳谈到了自己策划这本日志的一些缘由和心路历程。他从自己出国留学,与外国人交流分享中国文化的经历出发,认为还是应该弘扬和挖掘我们自身的文化,回到原初,用自身的、本土的、地域的、有特色的文化去和他们交流,以此来吸引国外的同学,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我们四川有什么。他说《一行白鹭上青天日志》是与长期绘画白鹭的米金铭老师结交后碰撞出的火花,他们找到了白鹭这个契合点,然后一起做白鹭日志。
绘画米金铭先生对创作团队表达了感谢,并感谢了出版社和各界朋友对这本书的付出。他讲到自己生活在白鹭湾湿地公园,这里的环境给了他有利的条件,让他一直描绘每天景色都不一样的白鹭湾。他共创作了七百多幅白鹭水墨画,精选了其中三百多幅与中国古诗结合在一起做成日志。
责任编辑张花氏提出“白鹭不飞回来怎么办”的问题。他认为白鹭是勾连我们和成都与杜甫等古人的链条,把我们与这些古代的文人墨客联系在一起。
首席设计师王荀介绍了日志的装帧设计细节和他自己的想法。他从灵感、形式、色彩、装帧四个词展开,其中灵感来源于折扇;形式采用重心偏移平衡法,留白设计;色彩采用黄、白、蓝,契合黄鹂、白鹭、青天;装帧采用烫银、裸背等工艺。
核心创作团队分享完之后,知名学者、作家、媒体人也从各自的角度向大家分享了白鹭日志。
首先是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先生,从《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引出鸟,他认为鸟(白鹭)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很高。他感谢创作团队将他几年前的诗歌收录在日志中。
之后,华西都市报赵晓梦先生、四川省作协马平先生、学者钱玉趾先生也做了自己的分享。
(赵晓梦先生做分享)
(马平先生做分享)
(钱玉趾先生做分享)
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NGO)杨彪讲述了动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幕后,介绍了白鹭的分布和生活习性。他认为白鹭定居在锦江,说明成都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生态在变好,这是可喜的。他还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呼吁人们和其他动物和谐共生、共处。
(杨彪先生做分享)
四川省散文家协会蒋蓝先生谈到白鹭和蜀地的感情很深厚,他认为成都是有温情的城市,白鹭与成都人有很深的情感,成都永远是它们的家。
(蒋蓝先生做分享)
此外,四川省记者协会庞惊涛先生也做了分享,他还说要为主创团队打call。
(庞惊涛先生做分享)
阅读分享会过程中,还发现一些读者提前购买了日志,拿着日志自拍,欣赏这本漂亮的日志。
也有读者拿着白鹭日志找米金铭老师签字。
嘉宾分享结束后,活动进入抽奖环节,共有十位幸运读者获得《一行白鹭上青天日志》。
(工作人员公布抽奖结果)
抽奖结束后,四川传媒学院的同学穿上具有年代感的服装为大家又朗诵了郭沫若的《白鹭》。
最后四川辞书出版社王祝英总编辑做了讲话。她代表出版社表达了对各位嘉宾、媒体朋友、四川省图书馆、新华文轩公司战略企划部同仁的感谢。她说,白鹭从先秦飞来,从诗经中飞来,从唐诗宋词中飞来,从明清人的作品中飞来,从郭沫若先生、周啸天老师、蒋蓝老师、庞惊涛老师、马平老师、赵晓梦老师的作品中飞来,从米金铭老师的画中飞来,飞翔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的脑海中,更飞在我们的心上,感谢成都这座美丽的城市,成都的白鹭飞出了优美的姿态,留下了绝美的诗句,让我们能在今天遥想当年的成都之美,在历史感中体会今天的成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