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古籍藏书资源,再现传统雕版印刷术的风貌,深化东西部文化合作交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12月28日,复雕《开宝藏》捐赠仪式暨学术座谈会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在与会各方的见证下,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向成都文殊院捐赠了复雕《开宝藏》经版;向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等文化学术机构,成都昭觉寺、新都宝光寺等宗教场所捐赠复雕《开宝藏》经书。
《开宝藏》是中国首部雕版印行的汉文佛教经典总集,在中国印刷史、出版史、文化交流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于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在成都开雕,历时12年而成版片13万块,世称《宋开宝刊蜀本大藏经》,简称《开宝藏》。世事流变,沧海桑田,《开宝藏》原书雕版早已湮没不存,目前残经仅存十余卷。
2018年,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对《开宝藏》现存残卷全力搜求,并复雕成版,共237块506面。今年恰逢《开宝藏》开雕1050周年,鉴于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作为《开宝藏》文化地标的特殊渊源,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决定将复雕《开宝藏》经版及经书悉数捐赠给成都及周边重要文化学术机构及宗教场所,以兹纪念。
捐赠仪式后,出席仪式的专家学者及宗教界人士以“大藏经与文明传承”为题举行了纪念《开宝藏》开雕1050周年学术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对《开宝藏》的文化学术价值及其千年后重生回归成都的文化意义均给予了高度评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提出,宋太祖开宝四年(971)是中华文化历史记忆中一个标志性编号,《开宝藏》刊刻于成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因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先秦史研究会副会长彭邦本也评价说,《开宝藏》诞生于其时天下雕版印刷业中心的蜀地成都,可谓实至名归。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何天谷,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川,四川省委宣传部文化传承发展处副处长黎红勇,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谯文成,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历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彦,四川省社科院杰出研究员、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蒋炎洲等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