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古籍修复中心传习所年度集中学习在四川省图书馆顺利启动。受疫情影响,本次学习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线上由传习所导师徐建华先生主讲,传授扇面修复装裱技术流程、拟定修复总体方案。线下由导师助理袁东珏、欧萍、许卫红三位老师指导学员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导师徐建华通过直播、语音和视频连线等方式,对本次所修复的扇面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对学员提出的疑问悉心解答。并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全程线上指导。来自四川省图书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和四川大学图书馆的24名学员参加本次学习。
徐老师授课现场
传习所开班前,古籍部主任熊柯嘉对此次前来参与学习的学员们表示热烈欢迎,也对大家在学习期间的疫情防疫及安全问题提出了要求。
直播授课中,由于本次修复的扇面在内容、材质、形式上有所不同,徐老师对其进行了逐一讲解并确定修复方案。对在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学员们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对学员们提出的疑问,徐老师细心作答。
徐老师授课现场
徐老师现场视频答疑
本次学习为期14天,采用分组培训的形式进行。导师徐建华随时视频连线解答疑惑,三位助理导师对每组学员进行现场指导教学,既是对疫情常态化形势下传习所学习的保障,又确保传习所学员传习技艺不中断,不落空。
导师助理现场指导
背景介绍:四川省作为古籍资源大省,全省有古籍收藏单位138家,汉文古籍藏量约187万册,在省委省政府、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下,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密切配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通过全省各古籍收藏单位的共同努力,在古籍普查、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系列成果。2010年,经原文化厅批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四川省古籍修复中心;2011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为四川省古籍修复分中心;2014年,四川大学图书馆成为四川省古籍修复分中心。2016年,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带领两家分中心,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修复中心传习所,开创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高校图书馆共同申报传习所的先河。传习所礼聘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修复专家、古书画装裱修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曾参与修复《清明上河图》、《游春图》、《五牛图》等国宝级古代画卷的“故宫画医”徐建华先生为导师,为四川古籍保护事业和修复高级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截止目前,传习所已先后培养学员20余名。
(古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