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至11月29日,由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第二期四川省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在四川省图书馆圆满结业。本次培训是上半年初级班培训成果的延续和提高,旨在进一步提高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培训力度和影响力,吸引全省更多古籍保护工作骨干积极参与到古籍保护和修复事业中来。
全体师生合影
培训期间,古籍修复专家、全省古籍修复带头人袁东珏老师为来自17家单位的18名学员讲授了古籍保护的原理及方法、古籍修复工作基本原则、古籍破损状况分析及古籍修复案例分析等极具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方面,袁老师以二级破损古籍为操作对象,指导学员完成了修复方案制定、档案制作、修补浆糊调制等修复前期准备工作,以及破损书叶修补、槽朽书叶托裱、折叶、修剪书叶、捶平、压实、纸捻制作、比眼、订线等具体修复操作流程。同时,还传授了经折装的历史背景及制作技巧,并手把手教授学员完成经折装书叶及函套制作。
学习现场
11月29日上午,四川省图书馆副馆长吴红颖、特藏部主任杜桂英和全体师生一起座谈交流。吴馆长对本期学员在培训期间所表现出热情好学的态度以及求真务实的工作素养和敬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通过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的专业培训,实实在在为各古籍收藏单位培养专业的古籍保护人员,对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实施提供具体有效的帮助。杜主任谈到,为加强全省古籍保护力度,发展壮大全省古籍保护及修复人才队伍,切实履行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工作职能,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做了大量的走访和调研,希望从基层古籍收藏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大家最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古籍保护及古籍修复技能出发,每年组织3-4次古籍鉴定、保护及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尽可能帮助各单位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难题。
学习成果展示
座谈交流会上,学员们踊跃发言。大家就本单位古籍保护及修复工作开展相关情况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对省古籍保护中心在本次培训中的精心策划组织和细心周到安排表示衷心感谢,对袁老师无私奉献、倾囊相授的高洁品质感到深深敬佩,同时也感念与培训班同学们、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同仁们结下的难舍情谊。大家纷纷表示,回馆后要积极开展本单位古籍修复工作,将本次培训班所学所获切切实实运用到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座谈会结束后,吴馆长、杜主任、袁老师一起为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
部分学员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