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四川省图书馆培训辅导部特邀岱峻先生于宜宾市李庄中学作了主题为《抗战时期李庄的大师与学术》公益讲座,此次讲座是四川省图书馆巴蜀讲坛2018年首场流动讲座。
在讲座中,岱峻先生以翔实的第一手民国资料为依托,从日本侵华的大背景入手,对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科研机构先后迁来李庄,及期间在李庄生活、工作、学习过的大师们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作了生动地讲解。岱峻先生的讲座充分展示了他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厚的知识积累和扎实严谨的学术功力,其故纸堆里寻真知的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令人景仰。此次讲座主要面向李庄中学的初中部师生,现场听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岱峻先生早年从事文学创作,后转为民国学术学人史的研究与写作,经过八年细致深入研究,2004年出版《发现李庄》,后再版,迄今已三版,并被授予“李庄镇荣誉镇民”。其代表作品还有《消失的学术城》《李济传》《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等。这些专著对进一步的“抗战”时期的四川和李庄文化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李庄是宜宾东部十八公里处的一个古镇,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文化科研机构内迁至此。当时人口仅三千左右的李庄,接纳了约1.2万内迁的学者、学生,包括傅斯年、李济、董作宾、陶孟和、刘敦桢、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李庄成为抗战时期学术人才的摇篮,与重庆、成都、昆明并称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四大文化中心。(培训辅导部)